俄国和沙特在欧洲斗法 油价或迎新一轮跌势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5-11-10
- 浏览量:817
近日外媒报道称,沙特阿拉伯面向北欧炼厂加大销售力度,无异在竞争对手--俄罗斯的后院点火,令原本就受到供应过剩拖累的油价承受更多压力。
对于俄罗斯成功抢滩巨大的中国市场,抢走供应霸主一事,沙特政府开始借俄罗斯的“后院”--欧洲市场展开反击,对欧洲市场12月油价采取了超过其他任何地区的的降价力度,至2009年金融危机期以来最低水平。
沙特很少会将出口的触角伸至地中海以北地区,进入俄罗斯、非洲和北海原油的“老巢”。所以此次沙特在波兰和瑞典成功抢走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买家,对于该区域市场上其他各类原油带来重大连锁冲击。
今年春季也曾出现类似油市过剩局面,不过由于炼厂抢购低价原油,来满足激增的汽油需求,所以避免了一轮油价跌势。
可这一次成品油也出现了供应过剩。在原油供应过剩的同时还伴随着油品过剩,这意味着炼油厂也消化不了多余的原油,救不了油价。
“对石油多头而言,明年上半年看上去明显是个危险期,”PVM的执行长DavidHufton在报告中称。“这一时期储油罐可能会储满石油,进而出现油价暴跌。”
在大西洋市场又出现了待售石油积压的现象,此次可能会将各类原油拖入一场价格战,对布兰特原油期货LCOc1来说,50美元/桶的价格将越来越难以突破。”
“无可否认,基本面情况相当不佳,”花旗分析师ChrisMain称,“石油船货已经供过于求,这将给指标期货带来压力。”
沙特开拓欧洲市场,仅取代了一小部分的乌拉尔原油的市场。但那暗示沙特与俄罗斯这两大产油国在争抢市场份额战役上拉出了新的战线。事实上油市供应过剩问题主要围绕质地较轻的美国页岩油,因此乌拉尔这种重质油基本上尚未面临太大威胁。
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欧那密周日指出,全球石油需求水平将很快反映当前油价的吸引力;而亚洲是这股趋势的关键所在。
俄罗斯石油日产量创1,078万桶的后苏联时代新高,令乌拉尔原油较即期布兰特原油贴水在仅仅三个月就扩大两倍,降到17个月低点。
鉴于伊朗准备一旦西方明年解除对其制裁后即增加销售,过剩的情况只可能更为严峻。
再加上欧洲的油罐几乎全部装满柴油、汽油和航煤,已经迫使船货处于浮式储油状态,这些因素只会增加油市压力。